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开发出可逃过红外相机的伪装皮肤
美国一个科研团队模仿章鱼皮肤,开发出一款可以逃过红外相机监测的“动态伪装皮肤”,有望用于军事伪装及一系列需要动态调控红外辐射的应用。相关论文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
论文通讯作者、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Alon A.Gorodetsky接受采访时说,乌贼、章鱼等头足纲动物能通过皮肤特定细胞在可见光波段调控反射率,实时改变身体颜色和图案,从而实现融入环境的动态伪装。受此启发,他们开发出了能在红外波段下实时“隐身”的人造薄膜材料。
红外光是指波长介于760纳米到1毫米之间的不可见电磁波,人体能感受到的热量就属于红外波段的一部分。红外相机能通过热量来发现物体,但物体反射率的变化会影响红外相机准确“捕捉”物体。
研究团队采用一种特制的柔性塑料电极和红外反射膜制成器件,并将厚度只有数百纳米的材料镀在器件上。通电或进行机械拉伸后,器件可实时控制对波长介于1.5微米到15微米间的红外光的反射率,从而使这一波段的“红外伪装”成为可能。
测试显示,通过改变对红外光的反射率,器件“看起来”温度改变了近2摄氏度,成功逃过红外相机的监测。
这一过程借鉴了章鱼皮肤表面细胞实时变色的工作原理,而好莱坞科幻电影《侏罗纪世界》中被植入树蛙基因的霸王龙可以逃避红外相机监测的情节也给研究人员带来启示。
据介绍,这种新型器件可在室温下工作,除用于军事伪装外,还有望用于一系列需要动态调控红外辐射的应用,比如可适应性调节的建筑表面或窗户、智能控温服饰、太空防辐射部件或生鲜食品的储藏包装等。
论文链接: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9/6383/1495
来源:新华社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 姓名 单位 职称(或学位) 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Dreamgo网站,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copyright@dreamgo.com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info@dream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