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卡州立大学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程柯教授课题组医工交叉助力心脏病治疗的新时代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心肌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细胞凋亡和恶性心室重塑,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而死亡。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在心肌梗死后损伤修复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尽管目前各种心脏再生策略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尚不具备临床应用的条件。医工交叉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将生物、材料、纳米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技术结合应用于医学问题的解决。在心脏治疗中,结合生物材料、仿生材料、纳米医学等开发新方法,有望解决细胞移植后损伤、定植等问题,实现长期有效的靶向治疗,对心肌梗死后再生修复有重要意义。

来自北卡州立大学、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程柯教授课题组致力于医工交叉融合,通过研发结合生物材料和纳米医学等新型治疗策略修复损伤心脏 。近日该课题组在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发表了专题综述文章,归纳总结不同类型医工结合新型治疗策略的设计理念和应用,对比分析其优越性和改进方式,为今后的心脏治疗研究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

该文主要从三大方面进行阐述:

  1. 首先讨论了旁分泌机制在新一代细胞疗法再生作用中扮演重要角色

  2. 细胞疗法进一步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3. 生物材料、纳米技术与生物医学的结合有望开启心脏病治疗的新纪元

旁分泌机制是指细胞通过分泌释放大量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外泌体等生物活性物质作用于损伤心肌。这些因子可以通过促进心肌保护、血管新生、调节局部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外基质重塑等实现修复作用。旁分泌机制在心脏再生中的作用已经被研究了几十年,但是具体到每个多功能分子的作用机制研究仍然是一个挑战。主要因为其涉及的多功能分子及其相互作用的信号通路范围太大。此外,分子信号通路在时间和空间表达模式上的多样性增加分析的复杂性。当然,具体机制的进一步探索无碍于旁分泌治疗作用的发挥。目前心脏的细胞疗法在临床治疗中的安全性已得到广泛证明,但是其应用性和有效性发挥仍有颇多限制。移植后的细胞的自我分化和复制虽然起到治疗作用,但是增加了高致瘤性的风险。移植到心脏的大量细胞则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异体细胞移植可导致免疫排斥反应。细胞的提取、培养、储存和运输是复杂、昂贵和耗时的,很难满足批量生产高质量的药品规范化要求。此外,通过循环系统运输的细胞缺乏靶向性、心肌注射细胞则创伤性较大,长期的治疗效果由于移植细胞的低保留/移植率与生存率而难以保证。

结合生物材料、仿生材料、纳米医学等新方法,有望从多角度、多层次解决上述细胞移植面临的问题,实现长期有效的靶向精准治疗,助力心脏损伤后再生修复。该文中展现了新型细胞治疗衍生物,包括人工细胞、外泌体、心脏补丁等。 这些新型细胞治疗衍生物克服细胞治疗的多重限制,以不同的作用方式实现心肌梗死后心肌修复。在精准递送方面,本文概括了多种不同的靶向损伤心脏的方式,包括多肽介导、磁力介导、抗体介导、以及血小板介导的受损心肌靶向技术 。这些靶向方式,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实现治疗物质精准递送到损伤心脏,发挥修复作用。医工交叉推动了新型细胞治疗衍生物和靶向治疗新策略的出现,打破单纯细胞旁分泌修复的局限性,将心脏治疗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文章中也对这些新型策略的改进方式提出建议。包括建立该领域公认的评价心脏靶向效率的标准,如何优化合成细胞所包裹的蛋白组成、达到产业化生产标准,如何增强制备的纳米颗粒的均一性,如何减少侵入式手术程序等。更进一步,如何将这些新型治疗策略通过进一步优化转化为临床治疗产品,任重道远。

该综述发表在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上。本文的第一作者为美国北卡州立大学比较生物医学专业博士生黄珂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hm.201801011

来源:Materialsviews

相关进展

北航、纳米能源所和第二军医大学合作:心功能评估与心脏监护的自驱动超灵敏心内压传感器

《柳叶刀》发研究结果证实中国自主研发心脏支架破解心血管世界难题

生物兼容性支架结构可助修复受损心脏

哈佛大学研发人造心脏部件 以便更准确地测试新的治疗方法

东南大学赵远锦教授课题组:蝴蝶状生物机器人可能会挽救心脏病人的生命

植入式软体机器人可协助心脏恢复正常功能

香港大学李登伟教授研发出世界首个人造心脏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 姓名 单位 职称(或学位) 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copyright@dreamgo.com. For more detail of the source, please click on the button "Read Original Post" below. For other communications, please send to info@dreamgo.com.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Dreamgo网站,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copyright@dreamgo.com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info@dream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