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州立大学研究人员打造出一种3D打印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1.12月7日,“十三五”期间,山西正在以更大的力度、更精准的措施做好饮水型氟砷中毒防治工作。规划投资50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9007处,巩固提升52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标准。同时,加大现症病人的救助与帮扶力度,特别是对重度氟骨症患者开展综合帮扶,确保病区群众在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光明日报)
2.12月7日,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就知道了有些病毒可以杀死癌细胞。但直到最近几十年,基因工程的进步才使病毒成为了一种可行的癌症疗法。如今,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在研究这些能杀死癌细胞的病毒,希望有朝一日,我们能够用病毒治疗癌症。(新浪科技)
3.12月7日,研究表明,老年人同时服用五种或更多药物时,会增加有害副作用的风险。服用超过五种药物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尤为常见,这也是65岁及以上人群住院治疗的主要原因。医生经常开几种不同的药物来改善心力衰竭,但这会增加有害副作用和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风险。对日常活动有困难的老年人,服用大量药物的负面影响风险特别高。(生物谷)
4.12月8日,为了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需要不断地刺破手指。持续性的血糖监测系统,是另一种替代方案,但成本较高。好消息是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刚刚打造了一种适用于可穿戴监测设备的 3D 打印葡萄糖生物传感器。这项研究有望为数以百万计糖尿病患者,带来增强的血糖监测体验。(cnbeta)
5.12月8日,美国《骨骼与矿物研究杂志》刊登一项最新研究称,睡眠时长和骨折的发生存在重要关联。大多数骨折都是由于跌倒造成的,同时,它也是导致老人发生血栓、肺部感染等危险情况的一大关键原因。导致跌倒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是睡眠过少或过多时都需引起注意。专家提示,积极改善睡眠质量,有助于预防老年人发生骨折。(生命时报)
6.12月8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在负责的“中国精神障碍疾病负担及卫生服务利用研究”项目中发现,我国65岁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5.56%。科研人员对国内外状况的比较分析发现,30年来,随着我国老龄人口增加,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但是我国老年期痴呆流行强度在世界范围内低于发达国家,疾病负担尚未达到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程度,但是未来的升高趋势值得重视。(北京青年报)
7.12月9日,《柳叶刀》子刊发布数据显示,中国目前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是6.1%,按照这个比例推算我国目前有8600万乙肝病毒感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介绍,在乙肝病毒感染者中,又只有1608万的感染者进行了诊断,这个比例只占到了18.7%,治疗的比例也仅仅只有4.1%,也就是350万进行了治疗。(澎湃新闻)
8.12月9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州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一种新型的T细胞—磷脂活性T细胞,其能有效识别磷脂分子,磷脂分子能帮助形成细胞外膜结构。(生物谷)
9.12月8日,肿瘤患者精准咨询服务平台“暖阳健康”宣布获得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华旦碧峰。据悉,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公司团队扩充和平台系统的开发和搭建。暖阳健康主要针对肿瘤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并在全球范围内为其匹配医疗方案。(医药魔方)
10.12月10日,《自然》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项研究,为癌症早期诊断带来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方法。昆士兰大学的澳大利亚生物工程与纳米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多种癌症的癌细胞DNA都有一种特异性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的一种简便诊断测试,有望成为普适性的癌症早期诊断方法。(学术经纬)
11.12月10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DNA损伤影响突变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者表示,我们对突变形成的贡献或许远远被低估了,很多遗传突变或许并不是由DNA的加倍错误所引起的,而是由脆弱分子所导致的损伤引起的。(生物谷)
12.12月10日,AIDS患者通常患癌风险更高,因为其机体中T细胞水平较低,并不能帮助有效抵御疾病的发生。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凯斯西储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解释了为何相比一般人群而言,HIV感染患者患癌风险更高,这是导致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医药地理)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Dreamgo网站,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copyright@dreamgo.com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info@dream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