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专辑第七十七期毕业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和南加州建筑学院的刘若谷


海外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在海外专辑分享海外华人的故事。希望这份分享可以让世界更加海阔天空。
第七十七期为您呈现的是毕业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ashU)和南加州建筑学院(SCI-Arc)的刘若谷。

 

为什么出国?


焦虑和不满足。一方面感觉没学够, 做起设计还是受到很多知识和技巧的限制,想寻求突破。另一方面对所见所闻感到不满,想做出改变。

 

在国外遇到了什么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最深刻的事情发生在我们去厄瓜多尔玩的时候,当时在首都奇多遇到一群人抬着玛利亚的神像在路上游行,我跟我老婆就跟着他们,后来跟进了教堂。在教堂里大家在牧师带领下简单祷告了一下, 然后有一个四重奏还有一个女子独唱。全是西班牙语,我啥都不懂。但是特别有感觉。留泪了。我不信教。

 

最想念祖国的什么?


最想念的是家乡那种人群熙攘和热闹的感觉, 特别丰富。以前挺讨厌的。现在真的很想念。

 

你会回国吗?为什么?


也许,现在说不准。感觉祖国的潜力还是蛮大的。而且家人朋友都很多。

 

出国后在不同的背景下再看中国是否看得更清晰,有哪些感触?


的确有很多感触。第一感触是,在这个行业里,工程技术和标准是区分发达国家建筑和非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而这些是要靠设计,工程,以及使用者的长时间联合创新。第二个感触是“网红”现象在国内更明显,好事物火起来是好事,但是千篇一律的短时间文化是有问题的。网络上的内容有些贫乏,尤其是艺术相关的。

 

你的学校有哪些教育特点?


我在美国读了两所学校,一个是在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WashU(http://wustl.edu)另一个是在洛杉矶的SCI-Arc(http://sciarc.edu)。这两所学校很不同。Wash-U 是一所很扎实的学校,我学了很全面的有关建筑的东西。第一年比较偏艺术,非常苦,但是很值得。在那学了两年之后我就转学去SCI-Arc了,又学了两年半,然后在 SCI-Arc拿的硕士。SCI-Arc是一个非常疯狂的学校,也很苦(苦笑)。学的课还有老师都挺酷的。做的所有事都在挑战极限。



你现在工作公司的特色和有趣的地方?


我工作的都是实践型公司,因此公司风格其实跟他们擅长的项目相关。 BORA Architects主要做教育和表演类的项目,所以公司整体风格也偏重研究主观体验和人的行为。建筑也多向内发展,外观简洁精致,内部丰富舒适。HOK 是个大公司,项目都非常大,例如医疗,科研,交通,办公园区等等。主要擅长规划空间,设计表皮,偏重建筑的系统,功能和机械性。

 

最喜欢的艺术家(绘画音乐电影等广泛范围)是谁?给你创作带来了什么影响?


最早给我启发的其实是一些动态夸张的日本动漫… 例如FLCL, Kill la Kill那种。这些动画都抓住了主要的动态和节奏而忽略了一些细节渲染,干净利落。类似于这种动作和微妙形态的还有罗丹的雕塑和Martha Graham的舞蹈照片。 Louise Bourgeois的雕塑我也很喜欢。我还很喜欢看医疗解剖图。风景我喜欢Anselm Kiefer的画还有Stephen Shore的摄影,主要受我老婆影响。没有说最喜欢的,这些都在不同方面对我有影响吧。

 

觉得自己的作品集有哪些迷人的特质?


是否迷人要读者来评价了。我是个很务实的人。探索形态和某种理论的时候顺便试一些实际的系统, 力求把作品做的完整。我们很喜欢从某一点去评论建筑,可是建筑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正是这种复杂性,才让建筑变得有味道。我也很喜欢技术图纸那种大信息量的图,后来也尝试用一些手法把建筑渲染和照片所表现不出来的信息画成通俗易懂的科普图。还在探索。

 

什么时候开始看谷德网的?欢迎你提出建议哦,谢谢。


从2010年吧,忘记了… 希望谷德多放些艺术上的内容吧,比如雕塑,绘画,平面图形设计那些。

 

 

W O R K 

 

01.

蹲伏

火车站综合体(毕业设计)

▼《La Caricature》封面上的巴黎铁路(左);《蝙蝠侠》插图(右)


这个是我的毕业设计。当时特别想做一个车站综合体,主要是因为去日本实习时候还有去德国旅行的时候收到了启发。给我灵感最大的是柏林的Hauptbahnhof, 日本涩谷的Shibuya Hikarie。它们就像城市里的巨人一样,任由我们在它们的身体里游动。对于我来说,这些巨大的基础设施和建筑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的图腾。

▼形态和表皮演变


< /span>

▼斜轴侧


同时由于是毕设,又要在学术上根据前人的理论进行拓展,于是我就延续了之前做过的一个关于象化(figural)和动作的研究。前人的理论是基于杰夫-基普尼斯的僵硬的,像化性强的,动作研究,以及 安德鲁-扎格尔的柔软的,像化性弱或者更偏向于拓扑几何的动作研究。蹲姿,或者是蓄势待发的这个姿势是一个恰到好处的中间点。在像化性上属于很模糊又很有味道的。然后我就用罗丹的蹲姿少女为出发点,根据内部功能还有与外部铁路的呼应演变出了体块。然后在表皮上结合了色彩渐变和虚线状的图案开口,主要是想模仿素描的明暗和线条质感。整体就是一个异想天开的东西,希望把给自己产生灵感的东西全部柔和在虚拟现实的设定里。


▼罗丹的雕塑“蹲姿少女”

▼蹲姿生物的选择


▼外部渲染


剖透视图是这个作品主要的图。这两张图证明了之前想象和理论可以产生特别和有深度的空间关系,其中一半是虚幻的,另一半是真实的功能和流线。只看了形态生成的过程感觉是在做雕塑,剖开来却发现里面还有各种内脏器官,而且很自然的被整合在了一起。

▼剖透视图


▼鸟瞰图


▼平面图


▼过程图

 

 

 

02.

Eccentric

集合住宅设计

这个作品是一个集合住宅设计。 在设计时我参照了英国史密森夫妇的“罗宾汉花园”。住宅单元是咬合的空间构成,这样在满足弹性的同时,厕所管道可以对位。在整体布局上,我们参照了史密森夫妇的条状体块和关节点结合的设计手法。在关节处会有很多机会出现。当然我的设计对条状体块和关节的探索要更加夸张。史密森夫妇的作品是半个世纪前了,同样的基本手法在当今理应有更多的可能性。最终附上了一层非常紧而且有金属质感的表皮,让整个建筑充满了张力。


▼鸟瞰图


▼总平面图


▼单元和爆炸图


▼体块生成


▼剖面图


▼表皮和阳台渲染

▼模型图


▼黑白体块模型和城市关系

 

 

 

03.

柏林20世纪艺术博物馆

这是一个坐落在柏林市中心的建筑,毗邻密斯范德罗的国家艺廊以及詹姆斯斯德林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在这样一个重要的位置,被两个大师作品同时启发和影响。我尝试运用斯德林建筑里那些特征明显的物体以及密斯在设计上对外开放的城市关系。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一些新的东西产生了。一个柔软、动态、开发、丰富的院落空间产生了。


▼体块生成图

▼外景渲染


▼剖面图


▼剖透视图


▼流线图

 

 

 

04.

云机场

▼总平面图


受到Konrad Wachsmann 1951年设计的飞机库的启发,这个机场建筑运用了空间网架来容纳各种动态的和不断变化的流线与功能。

▼模型


▼平面图


▼剖面图和结构模型

 

 

 

05.

恐龙剧院

在狭长的地块建造包括三个剧院,办公,排练在内的综合建筑,容纳1600名观众。怎样避免让建筑沦为和周围一样的方盒子,同时具有显著的个性,是这个项目的挑战。通过巧妙的“减法”,剔除剧院之间的空间,形成空中和地面的两层广场,把表演所带来的活力释放到建筑周围和纽约的高空。表皮的处理被内部的公共空间所引导。用具有冲击力的几何形态,营造内外相连的“晶体”。周围还覆盖着具有方向性形态的金属板,增加建筑作为表演中心的动感和活力。


▼渲染图


▼模型


▼剖透视图

 

 

 

06.

Central & Wolfe


Central & Wolfe是我在HOK时候做的项目。由于是公司项目,我不方便解释太多。在施工完成后,我画了这些图,希望能够把一些量化的东西用图形形式表达出来。

完成照片和描述见施工方网站:

https://www.level10gc.com/project/central-wolfe-corporate-center/


 

 

 

07.

三面体

这是一个模型探索。利用聚苯乙烯这种弹性材料塑造由极小曲面构成的物体。这个物体可以被叫做“三面体”。它有6条边但只有三个面。这个物体是模数化的、具有美感的 而且非常结实。它可以组成多种三维空间结构。

▼作品照片



 

08.

绘图和GIF


在这些作品里,我希望用传统的建筑线条手法去表达一些抽象的概念。这些概念的灵感来自于城市,科技和自然几何。 GIF和动态图是非常有趣的, 而且是网络上很好用的数字媒体。有三幅画是受哈勃天文望远镜的启发。还有另外三幅是受小时候家里布满管道的厨房的启发,当然还颇有现代立体城市的感觉。GIF是我在用grasshopper做公司和自己项目时对数字信息还有线条表现的探索,顺便就把它们做成好玩的GIF了。


在海外时间:2010-2018
在海外地点:圣路易斯-洛杉矶-旧金山-波特兰
姓名:刘若谷
籍贯:河南 郑州
学校: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南加州建筑学院
工作单位:BORA Architects, HOK
联系方式:https://spikeliu.com/spikelrg@gmall.com



420万粉丝钟爱

年流量轻松突破1.5亿的网站 

www.gooood.cn



也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已有20万粉丝的

gooood谷德设计网 



建材、竞赛、推广、招聘、

投稿、项目对接等合作请联系:

gooood.contact@gmail.com



gooood 点击原文到网站看到更多


请收藏或采用新域名进入我们的网站,原来后缀hk的域名因为跳转不稳定所以个别用户无法访问。百度搜索的域名结果目前没有得到更新(google已更新,百度规则比较复杂),麻烦手动更新。期待您的再次阅览。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copyright@dreamgo.com. For more detail of the source, please click on the button "Read Original Post" below. For other communications, please send to info@dreamgo.com.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Dreamgo网站,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copyright@dreamgo.com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info@dream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