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长大后自卑的孩子大多出自这4种家庭家长别不当回事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指出,孩子的自信心培养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很多孩子长大后社交能力差、没有自信心,都是因为从小的家庭环境影响。好的家庭会培养出乐观向上、谦逊有礼、自信自强的孩子,相反,糟糕的家庭则会让孩子慢慢变得脾气差、没主见,长大后极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自卑的人是消极的,遇到问题首先会否定自己,对自己没有任何信心,觉得自己处处不如身边的人,长此以往,孩子很难变得优秀,也无法在学业和工作上有突出的表现,甚至不能与自己身边的人友好相处,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不能融入学习和工作的圈子,而且会有一颗玻璃心,身边的人说话、做事,他都会认为在针对自己。
相信任何一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这样,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有自信、有人缘,很多家庭也在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但是却没有把握科学有效的方法,因此有很多孩子长大后还是会变得自卑。通过对上百个家庭的孩子进行调研发现,那些长大后消极自卑的孩子,他们的家庭教育环境有着惊人的相似点,孩子们长大后的悲剧往往是从小不合理的这几种家庭教育造成的。
经常打击孩子的家庭
有一个词叫“优秀的自卑者”,这样的人,在别人看来无疑是优秀且成功的,可是内心深处却隐藏着一种自卑,经常自我否定。
姜文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自卑者”。
姜文,著名导演兼演员,金鸡、百花双料影帝,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家庭幸福,功成名就。
在外人看来,算得上“人生赢家”的姜文,在一次访谈中却说自己是一个很不自信的人。而这种不自信,跟他的母亲有着莫大的关系。
姜文说了两件小事,一件是他考上中戏,兴冲冲地告诉母亲,母亲随手把通知书往旁边一扔,让他去洗衣服。
后来他出名了,赚了钱,给母亲买了房子,可是母亲一次都没有住过。
从小到大,姜文一直努力讨好母亲,希望得到她的认可。可是直到母亲去世,两人都没有机会得到和解,这也成了姜文一生的遗憾。
打击式教育就像一枚钉子钉在孩子的心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伤口会慢慢愈合,但是钉子上的锈迹却永远存在。
如果连父母都看不到孩子的闪光点,只会打击他,否定他,那孩子还能去哪里树立自信心呢?
过于节俭的家庭
我的高中室友芸芸,今年32岁,从来没有谈过男朋友,家里快急疯了。
其实芸芸相了不少亲,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就在于她的自卑。
芸芸的妈妈是个非常节俭的女人,芸芸小时候从来没有穿过新衣服,她的衣服不是哥哥姐姐穿小的,就是妈妈从亲戚家淘来的旧衣服。
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芸芸被老师选中,要在“六一儿童节”代表全班表演节目,老师还特别叮嘱芸芸,到那天一定要穿得漂漂亮亮的。
芸芸回到家将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就在台上站两分钟,花这钱干啥,穿你姐的裙子就行了!”
虽然姐姐的那件裙子款式老旧,领子上还有几处洗不掉的黄斑,但芸芸还是硬着头皮穿去了。
芸芸说,她永远也忘不了当时老师看她的眼神,还有同学们的嘲笑。
虽然,芸芸现在工作赚了钱,可以去买自己喜欢的衣服。可是,她还是很自卑,每次去相亲,她总觉得对方在嘲笑她土。有好感的,也不敢向前迈出一步,因为觉得自己配不上对方……
有人说,“穷养孩子”是让他在童年多吃苦,培养坚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性格。可是,从小没有对金钱的支配权,不但容易造成自卑的性格,还有可能因为对金钱的过度渴望,走向一条错误的道路。
有暴力的家庭
“家庭暴力”,不管是夫妻之间,还是父母对孩子之间的暴力,都会让孩子的人格产生变化。家庭气氛的好坏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发展的好坏。
朋友小李表示对此深有体会,因为他的家庭就是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小李小时候爸妈经常的吵架、打架,这样的家庭造就小李孤僻的性格,暴躁的脾气。
小李说道:“说实话那时的我都想过自杀,也许那时不懂得家长的苦衷吧,由于经常性的生活在暴力家庭,当我听到过大声音的时候我的心不由得会跳的比平时厉害,这也是受到了小时候惊吓过得缘故吧。
在我的记忆当中,我从小到大心里面大人留给我的影响就是打架的场景,还有我哭的场景,很少记得大人带我去逛街啊什么的。
当我成年以后,每当我在外面打工的时候,我也时常的梦见我的父母还在打架,有时候在睡梦中哭醒了,到了第二天赶紧给我的妈妈打个电话,偷偷的听着妈妈的声音是不是真的像在我的梦里一样,又一次的打架了。我担心的事会不会发生,当得知他们没有打架我也会长出一口气,还好没有什么事的。就算有事,我知道家里人是不会告诉我的。由于父母经常的吵架,在外的我也甚是牵挂,没有暴力该多好,如果没有暴力也许我也会是个性格开朗的人,不是死气沉沉的我。”
对于小孩的成长暴力的家庭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不管是哪个方面都是比较弱的,我觉得父母的所作所为直接的影响到了小孩的行为,父母时常的吵架、打架,哪有时间教教小孩的兴趣爱好了?根本没有的。最重要的是心里面的创伤,是难以抚平的。
缺少陪伴的家庭
我有个朋友,是个中学老师,她跟我讲过班里一个男孩的故事。
男孩上初一,性格很孤僻,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
有天晚上,医院突然打电话找到她,说男孩急性阑尾炎需要手术,可是医院怎么都联系不到他的父母。
朋友急急忙忙跑过去签了字,才将男孩送进手术室。
男孩醒过来,看到病床边的老师,忍不住哭起来。他说,父母很忙,一直在外地做生意,已经有两个月没回家了。
他每天回到家,不是泡面就是点外卖,身体不舒服了也没人知道。也许,自己对父母根本不重要吧。
朋友听完很是心酸,原来这个少年因为缺少了父母的陪伴,才变得如此孤僻自卑。
父母陪伴太少,孩子不但会失去安全感,还会因为没有人及时安慰鼓励,而变得胆小,时间久了,就会自暴自弃或变得自卑。
我们总觉得孩子还小,总有时间去弥补。哪曾想,童年时光一晃而过。等到我们想要去陪伴孩子时,突然发现,他已经长大了。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互动!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Dreamgo网站,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copyright@dreamgo.com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info@dream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