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塔夫茨大学科学家研制智能创可贴可按需施药

  慢性皮肤创口是出了名的难以治疗,同时医生又得精确把控,防止对患者施以过度的抗生素治疗。好消息是,塔夫茨大学的科学家们,刚刚开发出了一种“智能创可贴”,特点是可以严格根据需要而分配药物。打造该原型装置的马萨诸塞州塔夫茨大学研究团队称,其厚度仅为 3mm,由透明医用胶带、热活化抗生素凝胶、以及柔性电子元件组成。

  上图右侧为带有创面覆盖组件的智能绷带,左侧则是微处理器和可以触发药物输送的传感器:

  ● 其中一个组件,是可以测量伤口 pH 值的传感器 —— 如果数值明显高于 6.5,则表明伤口已被感染;

  ● 另有一颗温度传感器,它可以检测与炎症相关的发热量。

  ● 此外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了可用于测量氧合作用的传感器,这是伤口愈合的标志。

  集成的微处理器可以分析来自传感器的读数,以评估伤口的状况:

  如果检测到感染或炎症,即可临时激活内置于绷带中的加热响应元件。这可以提高凝胶的温度,使其在创口释放更多的抗生素。

  目前这项技术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据悉,组件的大部分都相对便宜,可在撕下“智能创可贴”口简单地丢弃。当然,微处理器是个例外,我们可以对它进行消毒和重复使用。

  论文合著者 Sameer Sonkusale 教授表示:我们创造的智能绷带、pH 和温度传感器、以及抗生素药物输送系统,实际上是结合各种可能的原型。

  人们可以想象为它嵌入其它传感成分、药物、以及生长因子,根据不同的治疗标记、对不同的病症进行治疗。

  有关这项研究的详情,已经发表在周五出版的《Small》期刊上。原标题为:《Smart Bandage for Monitoring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Wounds》。

  据悉,另一支团队正在开发一种不同的智能创可贴,它可以按照预定时间表为慢性创伤施加抗生素,且能够根据板载传感器读数来分配药物。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smll.201703509

来源:cnBeta

延伸阅读:


>港大研发超薄感应器 检测炎症较抽血快30倍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研发适用于活体神经调控的柔性光遗传技术

>英国剑桥大学与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开发出一种由半导电塑料制成的低成本传感器

>人造皮肤取得新进展,我们距离人工智能还有多远?

>2018国际柔性电子与智能包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第2届)9月盛大开幕,联合体成员优惠报名通道开启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全固态柔性平面锂离子微型电容器研究取得新进展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copyright@dreamgo.com. For more detail of the source, please click on the button "Read Original Post" below. For other communications, please send to info@dreamgo.com.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Dreamgo网站,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copyright@dreamgo.com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info@dream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