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波士顿学院助理副校长:美国大学招生是否存在歧视

近日,哈佛大学被诉招生存在种族歧视,特别是针对亚裔学生的问题。该案件暂定今年10月审理。此事件也再次让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成为舆论焦点。

就上述事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美国波士顿学院哲学与国际高等教育教授、助理副校长姜有国。姜有国出生于中国,曾经在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高校就读,对美国的教育制度颇有体会。

大学招生有自己的尺子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曾是波士顿学院、哈佛大学的亚裔学生,也曾经做过波士顿学院的招生主管,您怎么看待目前美国的招生体系?

姜有国:在美国,平权法案要求每一所大学在招生时保持公平公正和透明的原则,但这只是理论上的一种形式。事实上,美国各大学,尤其是排名靠前的大学在招生时会考虑很多因素,真正公平合理和公正的招生体系其实并不绝对存在。比如,有的大学就是以白人中产阶级为主,会倾向于招收白人中产阶级学生。除了众所周知的标准外,美国大学招生也有一些潜规则,比如看重学生的家庭背景,校友和员工子女、捐款人亲属、董事会成员亲属、具有深厚背景的政治与财团家族的亲属等更有优势。

《中国社会科学报》:哈佛大学面对风波回应道,“当从海量的具备学术资质的申请材料中进行选择时,和其他许多学校一样,哈佛大学会全面评估一个学生,而不单单只依据申请人的分数和成绩”。您对此怎么看?

姜有国:没有大学会承认自己没有全方面地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波士顿学院在评估学生的时候,除了标化成绩,还会考察学生的各项能力,如特长、社会服务、领导力、创新能力等。事实上,标化成绩在美国招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即便一个学生的领导力或者社会服务很优秀,标化成绩没有达到基本要求,也会被拒绝;当然,如果一个学生在篮球、橄榄球或者音乐艺术方面有很好的潜能,那么大学在招生的时候可能不会太在意他的标化成绩。

优秀大学招生时,都会有自己的一把尺子,少数族裔或者国际学生都有一定的比例,在这样的比例中选拔最好的。同时,为了与当地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很多大学都会对所属州市区域的学生有一定数量的照顾。也有一些大学招收了很多中国学生,但这并不代表他们要走全球化和国际化的道路,也不是说他们喜欢中国学生,这种做法完全出于经济利益考虑。此外,招生官在审阅学生申请时,由于某段话或者某句话让他们有共鸣,也会成为学生进入美国名校就读的一个转折点,但并不代表这个学生比别的学生更优秀和突出。

亚裔学生需要更多鼓励和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报》:亚裔学生通常被认为是不擅交流、个性内敛的群体,此次哈佛大学被诉案公布的文件更是显示,亚裔学生的“个性”评分普遍低于其他同伴。您如何评价亚裔学生,特别是来自中国的学生?

姜有国:这个问题我觉得要从几个方面来看待。一些教授批判东亚/中国学生缺乏创新能力、批判精神和沟通能力,我觉得有失偏颇或者至少不够全面。

第一,在美国读大学的中国学生,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不比美国学生差。我经常鼓励中国学生说,美国学生由于英语是母语,肯定在表达方面会比中国学生好,但假以时日,中国学生也会同样优秀。

第二,我觉得中国学生需要更多鼓励和激励。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内敛含蓄不张扬,国内的高中体系也不强调学生们具有批判精神以及创新思维,所以他们首先需要适应新的文化和社会环境。

第三,我觉得大学在针对国际学生培养方面也负有很大的责任。学校不仅仅是把学生招进来,而是要在未来的大学四年中陪伴他们全面成长。学生出现问题,不能只是觉得是学生的问题,大学和教师也要去反思是否对个体的学生有足够的关怀和关注等。

第四,我觉得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沟通、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东亚/中国学生需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团队精神,因为进入社会工作以后,所谓名校的光环和学习的分数不会带来太多的帮助。

平权法案至少提供法制约束

《中国社会科学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您认为如何确定招生标准,才能为更多具有不同背景的学生提供相对平等的教育机会?

姜有国:除了一些固定的标化要求外,我一直在呼吁大学,尤其是优秀大学要为不同族裔提供平等的比例。也就是说,根据每年大学申请人数和族裔的比例,尽量照顾那些达到大学录取标准,但因为少数族裔的身份和招生比例少而不能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这个方案与种族配额制不同,也不受肤色影响,而是更好地照顾弱势群体和缺乏机会的学生群体。

另外,大学也需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经济保障,尤其是一些学生家庭无法承担昂贵的学杂费用,大学需要保证他们获得财政资助,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此外,大学要真正保持大学团体的多元文化特色,也就是说,平衡族裔与肤色的比例,而不能让肤色左右招生。当然,在理论上这些都是很好的计划和方向,但是在实际招生的过程中还是困难重重。

《中国社会科学报》:美国1965年通过的平权法案,原本是希望在大学招生、公司雇佣人员时照顾少数族裔,但现在这一法案越来越引发争议,有人称之为“逆向歧视”政策。您怎么看待这一观点?

姜有国:我觉得平权法案的初衷是很好的,给予不同的族裔甚至社会的弱势群体一个平等的机会就学和就业,当然,在实施过程中,每个大学都会有自己的考量和倾向,所以难免会有不平等的现象发生,但是并不代表平权法案就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相反,它至少在体制和法制上约束和规范了一些大学、个人在招生和就业中对弱势族裔和群体的歧视,至少在有这种苗头的时候可以用此法案来保障合法权益。

 

原标题:美国大学招生是否存在歧视?——访美国波士顿学院助理副校长姜有国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copyright@dreamgo.com. For more detail of the source, please click on the button "Read Original Post" below. For other communications, please send to info@dreamgo.com.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Dreamgo网站,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copyright@dreamgo.com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info@dream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