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代表团参加第24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实践与展望边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24届缔约方会议(UNFCC COP24),也称做第24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8年12月2日至14日在波兰卡托维兹举行。作为24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在“China Pavilion (中国角)”组织了25场边会活动,从各个方面介绍中国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推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实践与经验。
边会之一的“Carbon Capture,Utilisation and Storage: Practice and Prospects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实践与展望)”,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主办,澳大利亚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GCCSI)承办,于12月7日下午在中国角成功举行。
央视报道
西北大学继2017年第23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协办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边会后,再次参与协办边会,代表中国向世界分享和交流中国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和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实践与经验。
英国政府、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日本CCS有限公司(Japan CCS Co., Ltd.)、国际能源署(IEA)、亚洲开发银行(ADB)、加拿大国际CCS知识中心、澳大利亚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GCCSI)、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中英(广东)CCUS中心、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西北大学/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作为主办方特邀单位参会。
研讨会现场。左起孙祯副司长、科技部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仲平处长、澳大利亚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John Scowcroft、亚洲开发银行吕学都、英国爱丁堡大学梁希、加拿大CCS国际知识中心Mike Monea、西北大学马劲风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祯主持研讨会,他强调CCUS对于大规模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性,是实现“巴黎协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不可或缺的技术。他同时号召各利益相关方充分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全面开展知识与信息共享,不断降低技术成本、创新商业模式、扩大CCUS科普与公众接受度,为实现中国大规模CCUS项目推广而继续努力。孙桢副司长将研讨的问题聚集在CCUS项目长远规划、产业链整合及国际交流合作。
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副司长孙桢致辞
西北大学马劲风教授作为特邀嘉宾,介绍了陕西省开展CCUS的显著成效与优势,以及西北大学在CCUS领域的研究与布局。他在发言中指出中国CCUS技术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缺乏系统完整的类似加拿大Weyburn、澳大利亚CO2CRC Owtay等发达国家世界级的碳封存基础设施研究项目,是制约中国CCUS走向规模化的瓶颈之一。他同时应邀就中国如何在CCUS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及产业链发展发表了建议。
亚洲开发银行(ADB)介绍了其对中国推进大规模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的研发、示范与推广的支持,包括对西北大学“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能力建设的支持(http://www.gov.cn/xinwen/2017-06/07/content_5200528.htm)。
研讨会在国际上产生很好的影响,宣传了中国在CCUS领域取得的成就。国外学者与研究机构在当天的国际互联网推特twitter中高度评价此次研讨会成功,以及中国在CCUS领域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贡献。
西北大学代表团一行三人以中国政府代表团身份参会,成员包括科技处负责人、地质学系负责人和专家代表。西北大学代表团除了参加中国角CCUS边会外,还参加了多场CCUS专题会议和应对气候变化相关会议。同时,代表西北大学与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前常务副校长何建坤教授,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祯,科技部社发司多位领导就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进行了咨询和协商。并与澳大利亚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加拿大国际CCS知识中心、日本CCS有限公司、英国学者等组织与国际专家进行了合作协商。
西北大学代表团与孙祯副司长、亚洲开发银行首席气候变化专家吕学都合影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Dreamgo网站,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copyright@dreamgo.com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info@dream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