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访学管晓军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录
编者按
浙江大学研究生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旨在为研究生提供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机会,至今已开展十余年,实践证明它对于拓宽研究生国际视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每一段访学生活都令人难忘,每一段访学经历都收获满满。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走进海外访学生活。
2017年10月到2018年11月期间,我有幸获得了“浙江大学资助博士研究生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和“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星培养计划”的双重资助下,前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学院进行了为期1年的访问交流。
——管晓军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UCB)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市的伯克利市,是加州大学系统中排名第一的大学,在2018ARWU中排名全世界第四,在美国公立学校中排名第一。截止2018年10月,共有107位教授获得诺贝尔奖,14位菲尔兹奖得主和25位获得图灵奖。我所访问的学院是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学院(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s,EECS),该学院专业排名世界第一。在神经科学方面,UCB下设享有世界盛誉的Helen-Willis神经科学研究所。我的外导Chunlei Liu教授,是神经影像领域的著名学者,是EECS与神经所的双聘副教授,专注于神经科学相关的定量磁共振新技术开发与应用。
UCB校门
遭遇篇
全新的学习环境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
纯医学出身的我,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张敏鸣教授和徐晓俊主任的指导下,进入了高度医工结合的计算机神经科学领域,目标通过先进的多模态磁共振技术去活体研究帕金森病患者大脑的宏观病理生理机制,并试图寻找有助于临床诊断与监督的影像学标记物。因此,全新的纯工科环境(UCB没有医学院)让我的学习方向和视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一直喜欢一句话“Startfrom the bottom”,而这一年,我又再一次体验了“bottom-up”的感受。
我之前的研究多局限于使用成熟软件包进行临床应用(从无-有-初窥门径),对于磁共振物理、数字图像及核心处理技术涉及很浅(“做不到啊!好难!”)。到了UCB,在外导的监督下,在博后师兄师姐的帮助下,我开始了深入学习。虽然“Startfrom the bottom”,但是却应了一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也是我很喜欢的一勺鸡汤)!实验室的博后师兄师姐对我倾囊相授,上来就让我学习他们亲手编辑的定量磁共振图像处理的代码,“看不懂怎么办?”“没有的事儿!”在博后师兄魏博士一行代码一行代码的讲解下(附加磁共振物理讲解),我去试运行每一行代码背后的效果,直至对整个程序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庆幸的是,经过这种学习,我开始了自己的“程序猿”生涯,尝试着对图像进行灵活计算与应用。此外,在多模态磁共振的神经科学研究中,不同被试之间或者不同模态之间的相互配准是非常重要的技能,而博后师姐张博士在该领域有非常高的造诣,也对我进行了手把手的教学。我想,我当时的焦虑指数肯定是爆表的,“代码又红了(错了)!”“图像配不过去!”“配出来怎么那么丑!”…不知不觉过了将近3个月,我把过去几年采集的数据进行了彻底地预处理与配准,并且我开展了第一个成功的自主研究。经过数据分析、作图、写作及修改,在期刊学术编辑及审稿人们的四顿批改后,这篇约12000字的论文在我回国后第一周被老年病学顶尖杂志《Neurobiology of Aging》接收了。
在上述论文投稿期间,我又加入了目前非常火热的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的领域,想通过机器学习寻找对在个体水平上识别帕金森病患者的有用的脑部特征。这个想法是我导师张敏鸣教授期望的,因为对患者诊断而言无疑是一个强有力的帮助!而对我又是一次艰难的尝试——更多的代码,尤其当博后师兄师姐已经回国当教授去了!我用之前的学习经验,翻阅了大量资料,在实验室的Victor,Steven,Emma和Sangmin的帮助下,深化学习了Matlab、R语言及Linux系统,以及为了获得更多前沿的脑部特征,学习了更多的脑部分析手段,成功获得了对患者诊断非常有帮助的脑部特征。
业余学习与交流篇
谈笑有鸿儒,也有美食
UCB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大学,充满了学术争鸣的氛围。作为神经影像(NeuroImaging)的忠实践行者,我几乎参加了每周三中午EECS举办的图像(Image)研究相关(光学研究、磁共振研究等)的Lunch Meeting。主持方每周都会邀请学院的研究生、研究员及学院外知名学者来做报告,并且提供各式各样的食物。虽然许多研究都无关医学,但是我更多的是感受到他们学术研究过程中的严谨、思考以及亲密合作(同时感受了那些将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的科学家的认真与幽默)。
Lunch Meeting
我也蹭了一些磁共振领域的研究生课程,由我外导Chunlei教授与隔壁组Miki教授开设。1-4周教授讲课(启发);5-8周分组讨论(可以是选取教授提供的paper,或者小组认为比较重要的paper,并且鼓励展示一些自己的原始分析或实验结果);9-12周学生可以在上课时间内与教授1对1聊天,谈想法,解决问题。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学生在课堂上比较活跃,教授与学生之间有非常好的互动。此外,磁共振组内也会安排许多学习的机会,讲一些前沿的快速磁共振成像技术、神经影像领域的应用等。这些种种讲座及学习丰富了我的科研经历,积累了不少知识。
组会汇报
又一次Farewell meal
缘在他乡篇
适逢浙大求是学院老师访问UCB
在访学期间,恰好遇到求是学院院长邱利民教授带领求是学院老师访问UCB。他们和在UCB访学的同学进行了聚会与互动,讨论了如何借鉴UCB的优势来提升浙江大学的世界声望。大家知无不言,谈了谈自己的想法与经历,当时真的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浙大求是学院老师访问UCB
回望在UCB的访学生活,我非常感谢我的外导Chunlei教授、Hongjiang博后、Yuyao博后、以及Victor、Steven、Emma、Sangmin等等小伙伴的支持与陪伴,这一年的经历非常丰富,值得我铭记终生。我也非常感谢我的母校浙江大学对我的资助,为我提供了国际平台,让我有机会在UCB进行深化学习。我也非常感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的张敏鸣教授与徐晓俊主任医师,在您们的指导和支持下,我才有勇气去攀爬科研的高峰。最后,我想感谢我国内实验室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尤其是我郭涛师妹和周诚师弟,为我们的科研理想增砖添瓦,为提升我们的科研项目不厌其烦地尝试新方法、新技术,探索更多的未知。
博会出品
来源 | 浙江大学研究生教育参考
责编 | 浙大博会新媒体中心:孙鹤祎 杨瑶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Dreamgo网站,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copyright@dreamgo.com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info@dream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