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农村教育行动计划美方主任罗斯高做公益不仅需要爱心更需要专业的科研与评估

儿童早期发展关乎人的一生,对贫困农村儿童早期发展领域的投入,会为社会发展带来长期且高效的回报。


2018年11月中旬,“养育未来,从0开始——2018年儿童早期发展国际论坛”在陕西西安举行。“养育未来”项目的重要参与者之一、斯坦福大学农村教育行动计划美方主任罗斯高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罗斯高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同中国学者合作,从事中国农业经济和农村发展研究,他在推进中国农业经济政策的学术研究、促进世界了解中国改革成就以及促进中国农业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于2007年获得美国农业经济学会终生成就奖。


罗斯高教授在演讲中呼吁社会各界关注中国贫困农村儿童早期发展问题,投入更多力量和资源,解决贫困代际传递的问题。论坛上,他以“中国儿童早期发展的实践”为题,对“养育未来”项目长达5年的追踪研究进行了阐述,揭示了目前中国农村地区儿童在认知、语言和社会情感发展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公益时报》记者在论坛期间对罗斯高教授进行了专访。罗斯高如何认知儿童早期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如何看待中国公益事业面临的挑战?对即将于12月21日在北京举行的“2018中国公益年会”又有何寄语和祝福?本文将从演讲实录和访谈实录两部分为您揭晓答案。


演讲实录:


我其实是一位大学教授,我以前经常会做一些讲座给我的学生们,而且学生们听我讲的时候会经常做笔记。但是今天有所不同,我是和各位同仁进行交流。今天我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就关于中国人力资本面临的挑战,其次还要讲到中国人力资本的现状是怎样的,以及未来中国人力资本发展的根源又是什么。

一开始我就要提出我的一些问题,比如说中国到底需不需要儿童早期发展的一些干预?因为像拉丁美洲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他们的确需要,那么中国是否需要、在哪些方面又特别需要呢?在孩子早期发展过程当中,尤其是干预过程当中,除了孩子的一些情感方面的因素,还有他的认知能力,他的智商能力的发展,是我一会儿要讲到的另外一个重点。往前再看15年,我们中国的目标是到2020年的时候,每个孩子都能上高中,或者说我们从6岁到18岁的孩子都能接受教育,如果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目前面临哪些挑战呢?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我们在175个农村的初中学校开展了一些研究,在河北和陕西两个省份试点,我们给一些刚上初中的孩子做了一些基础调研。我们问他们,如果从现在开始算三年以后,也就是你们初中毕业的时候打算做什么?他们中有一半的人大概会说继续上高中,另外超过一半的人还没有决定。或者说其中还有一少部分的人想上职高,或直接就业,我们进行了两次这样标准化的学业水平测试,第一次是在他们刚入初中的时候,结果发现,得到0.5分标准差的孩子大概占到整个学生48%左右,他们表示将来希望能够上普通高中,且在整个三年的初中学习当中,他们这个目标是坚定不移的。


除了这些孩子之外,我们看到另外那些没有选择,或者不太想去上普通高中的孩子情况怎么样呢?你会发现,他们在小学毕业的时候,数学成绩或者其他方面的成绩并不差,但一旦到了初一之后,数学成绩就有所下降,或者其他科目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并且慢慢会出现负向学习的趋势,最终导致他们将来不想上普通高中,或者无法上高中。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我觉得第一个原因并不是来自他们的家庭,或者并非他们自己不想继续上高中。在整个调查过程当中,我们对怀孕的母亲曾经问过同样的问题:“你们希望你们的孩子在长大之后走向何方?”95%以上怀孕的妈妈说我希望孩子以后上大学。母亲的愿望当然是美好的,但实际上现实情况有大的差别。2016年9月份之后,我们对陕西和甘肃的100多所初中孩子做了智商测试和数学测试,,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那些分数低于90分的孩子,称之为“认知相对迟缓”的孩子,在甘肃占到66%左右,在陕西46%左右,这就意味着他们在接受学习内容的时候会有一些障碍或困难。我们知道很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帮助一个孩子的学业成绩得到提高,但是其中智商这个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刚才前面讲的测试用到了韦氏测试,涉及到语言方面,我们又用到了瑞文(音译)测试,结果会发现瑞文当中所得出的IQ分数和他的数学成绩的联系非常紧密,瑞文IQ分数得的分数越高,他的数学成绩就会越好或者越有竞争力。那么孩子长大一点之后会怎样呢?孩子长大之后,我们在北京、苏州、河南、江西、安徽等一些地区都进行了同样的测试,后来就发现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很多年级当中都会发生IQ低于90的情况,也就是说他们的认知都会有迟缓的问题。虽说后来我们对那些接受过测试的孩子没有再进行更多的追踪,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IQ低下真的是造成孩子们日后学业水平较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我们来看一下,在中国城市和农村地区这种情况是否一样。我们刚才讲到在农村地区可能认知迟缓的情况发生比较多,那么在中国城市地区又怎样?我们在上海、北京、安徽和广州等都进行了这样的测试,发现他们当中15%左右的孩子有相对智力较低现象的发生。我们同时还在世界其他的一些大城市,如悉尼,多伦多和伦敦等也进行了类似的测试,结果是差不多的。


我们继续反过头来看一下我们的农村地区。我们在陕西的三个市对不同月龄的孩子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瑞文测试,尤其他们的认知能力测试和语言能力测试,结果发现:大概到了他们24月龄和30月龄之后,大概有一半这样的孩子都会出现低于-1标准离差的情况,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滞后的现象比较普遍。我们看到从6月龄开始有29%的比例,但是随着他们月龄的增大,会发现24—30月龄之后,这个比例又会增加了。


除了在秦岭地区和陕南做了这样的测试之后,我们还到其他省份做了测试。我们看看在河北和云南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我们所选的孩子都是汉族,并没有选择少数民族的孩子,大家会发现尤其是在过去的两年当中,我们除了在一些山区地区调研,还去了一些比较大的城市,比如像北京、郑州、西安等流动人口比较多的大城市也做了一些调查,我们还到河南、安徽、关中等地做了调查,最终我们发现大概40%—50%的孩子当中出现了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滞后。要知道我们前面所取样的这些标准是随机的,并不是我们专门选择一些落后的山区地区取样。事实证明,这些人口哪怕到了大城市务工,他们孩子语言能力滞后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原因就是这些孩子们都是从小生长在没有养育干预手段的地区。有很多人会质疑——城市和农村的测试结果可比吗?我们后来到了宁陕,专门看了一下这个城市的6—30月龄的孩子,还有农村的6—30月龄的孩子,想对比一下他们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滞后的差别。结果我们看到城市户口的孩子大概占21%左右,农村孩子55%。差距还是很大的。这些农村地区的孩子就是我们特别想要帮助的孩子,是我们真正的目标人群。同时我们还对这些孩子的母亲和祖母也进行了相关调查。我们看到有着6—30月龄孩子母亲的情况,尽管背景不同,有的是城市户口,有的是农村户口,但他们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滞后的情况,和他们孩子的滞后比例几乎是成正比的,或者差不了太多。比如说在农村户口下6—30月龄的孩子,有55%有这种滞后的情况,他们的母亲中有48%就有这方面能力滞后的情况。


通过这些调查,我们就会发现中国真的是仍然非常非常需要这方面的一些投资,或者说我们需要邀请到全世界在这个领域的权威们给予我们更多的建议和意见,让我们能够在这方面做出更有效的一些措施。我们知道,在全世界的各个领域,可能没有任何一个机构,或任何一个团体敢说他们已经拿到了能够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所有方法和证据,我们需要集思广益。中国也应该如此,需要集合政府的力量,并邀请到世界上的一些行业权威,给予我们更多的想法,更多的支持措施,集合中外该项目的一些领军人物,把他们的才智贡献到当中来,帮我们把这个项目推动到一个新高度。我们的目标就是能够更多的帮助孩子们更好的发展,帮助当地的母亲们更好的发展。我相信如果大家能够对此达成共识的话,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消除掉这些问题,至少消灭在最低程度。


谢谢各位。


(本文由《公益时报》记者根据罗斯高演讲速记整理,略有删减)

罗斯高教授是个大忙人。论坛期间他的工作日程安排实在太满,《公益时报》记者最终争取到了15分钟的专访时间。罗斯高的中文在“老外”中算是很棒的了,除了个别地方的语言逻辑稍稍含混模糊,他所说的大部分内容还是足以让你理解领会。令记者惊讶的是,罗斯高对中国NGO组织十分熟悉,能说出不少行业内知名NGO组织的名字。他说近几年支持他搞课题研究的80%以上都是国内的公益组织,都是老朋友了。


采访中,他时常扬起手向后拨弄着他那头金色中已经夹杂着花白的头发。他随和幽默,无论你问什么,他总是笑眯眯地听着,笑眯眯地回答。偶尔用词错误,他会马上说句“sorry”,然后再用尽可能准确的表述重复一遍。


对自己在中国工作、科研30余年的人生轨迹,罗斯高用了“幸福”这个词来形容。他说有幸看到中国改革开放这些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很开心。正因为对这片土地有感情,他希望中国未来更美好。而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所以,他觉得现在的研究方向和所做的一切都是必要而且值得的。


访谈


《公益时报》:未来养育中心有没有可能在中国大面积的推广?


罗斯高:我觉得必须在中国大面积的推广,这件事一定要做,因为中国农村地区的父母们关于孩子的养育知识实在是太缺乏了。这个养育中心试点开始以后,第一个月当中,有些农村的老百姓就很奇怪,说“孩子生下来能吃饱穿暖就行了呗,为啥要陪孩子玩,还要跟他们说话?还要给孩子唱歌?”但他们质疑的同时,也在悄悄观察自己的孩子经过这种专业的养育陪护之后,是不是真的有变化,结果让他们感到很欣喜很意外,因为通过几个月下来,他们发现孩子比以前健康、聪明了许多,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我相信这些孩子们长大以后要继续求学、工作、生活,现在幼儿教育基础打得好,未来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公益时报》:你觉得在项目推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罗斯高:我觉得最关键的就是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懂不懂得它的重要性。会议期间播放的那个视频《娃》你也应该看过了吧。很多人就跟我说,这个片子里的这个娃娃有啥问题嘛?他看起来那么健康,四肢也很健全,看不出毛病啊!但其实从我们对孩子的相关检查和测试后发现,这孩子的认知分值只有83,按照相关标准来排的话,他的智商在同龄的孩子中肯定是排在末尾的。后来这孩子被送进养育中心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发现他的认知分值攀升了很多。发现了问题,及早的介入解决问题,以后这孩子会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否则你不知道这样下去会对他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很难说。


《公益时报》:之前你说“中国要顺利发展,一定要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问题,而且要提高农村地区高中生的比例”。时隔几年了,现在你的观点是否有变化?


罗斯高:是的,我始终这样认为。中国要想更快更好地发展,肯定要提高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基本水平,这样才能对国家GDP真正提高做出贡献。而如果中国的孩子从幼儿时期就缺乏综合有效的健康养育和教育,那么未来成长受到的不利影响也是很让人担心的。不过我觉得中国政府在这方面还是有一定的认识的,他们只要看到某个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就会想办法去解决。如果不解决,以后的代价会无法估量。我们的专家研究得出结论,现在中国为0-3岁的孩子每投资一块钱,未来回报达到18元不等;3-4岁每投资一块钱,是7块钱的回报。小学里是3块钱;大学里是1:1的回报。到了成人阶段是负数。这个逻辑你懂了的话就会明白,你到哪里找这么好的投资?回报这么大这么好!这是很大的一笔财富,值得关注和投资。即便现在我们这种养育教育投资没有任何回报,起码对促进社会公平也是有好处的。


《公益时报》:你现在从事的这种研究被称为“干预性研究”,从专业角度来讲难度还是很大的。为什么还要坚持做?


罗斯高:我想通过两天的会议你也听到看到了,我们提出这样一个设想,那是不是可行,效果怎么样,必须要经过科学的评估,而且要拿出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这个是可行的。所以,难肯定是很难的,但因为这样的研究是很必要和重要的,必须坚持做。所以,我们一面帮助试点机构推进工作,一面认认真真做研究。我们做好这个项目和相关研究,也是要向对我们这个养育中心感兴趣的投资人证明一件事情——这个项目是非常好非常重要的,他们加入进来会有很好的发展和前景。


宁陕项目的推开涉及到16个乡镇,我们现在先做8个乡镇,明年3月份会继续往另外8个乡镇推。怎么说呢,也难,也不难,反正就是要想好怎么做。现在让人开心的是无论是政府,还是阿里巴巴脱贫基金等,他们都是非常支持这件事的。


《公益时报》:你觉得政府对这方面的认识有变化吗?


罗斯高:我觉得是比以前好很多。我知道中国政府的领导人习近平先生也提到0-3岁的孩子健康养育问题,他是很重视这个问题的。很多地方政府的官员过去没有这种概念,现在慢慢也知道健康养育幼儿的重要了。不管怎么说,中国这30多年来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比如健康、营养这些方面的推广已经向一些发达国家学习和看齐了。


《公益时报》:你对中国NGO组织印象如何?


罗斯高:支持我们的90%都是公益组织。我们开始做专业领域大课题研究的时候,国际NGO组织给的支持较多,后来研究领域向中国农村开始倾斜的时候,一些发达国家就不支持我们了,他们说中国太有钱了,不需要他们支持。我接触过的四川、甘肃等地的政府部门,也没有在这方面给予我们资金支持,他们说没有钱。所以我们还是得依靠NGO组织。以前是港澳台地区、包括我在斯坦福的一些校友支持,现在80%的都属于国内NGO组织。


《公益时报》:很多人都知道“罗斯高”这个名字,他们认为你在中国做公益慈善这么多年很了不起。你自己怎么看?


罗斯高:其实我就是一个老师,我在中国工作。我没有你们认为的那么伟大。可以说我这30年是带着热情和兴趣,在中国农村地区考察了解。一开始我是和中国的地方政府合作,和科研所的同事们一起搞农业研究,比如怎么提高单产等。我的同事、与我共事的专家学者们都非常棒。中国从过去的贫穷落后向今天的小康社会迈进,我是看着这个国家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的,我见证了改革开放、见证了WTO以后的中国变化,走过这些路,我觉得我是很幸福的。


《公益时报》:12月21日,2018中国公益年会将在北京举行。你有什么建议和期待?


罗斯高:我希望中国的公益组织和社会组织能够继续支持那些重要的社会民生问题和相关研究,中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能够联手合作,促进这些问题的推动和解决。我还是那个观点——做公益你可以帮助到1000个人当然很好,但如果你愿意把资金拿出来帮助大量的弱势群体,产生积极的好的影响,那么你必须做相关的专业研究和科学评估。当然,并不是每一个项目都要做,但是很多项目都需要做科学系统的研究工作。这样,你不仅可以帮助1000个学生,还可以帮助到1千万甚至2千万个学生,这种好的效果你是无法估量的。


– END –

作者文梅

责任编辑高文兴    排版吴丽萍

公益时报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后台回复“转载”获取版权

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别忘了点个赞哦~

往期精彩回顾

徐永光:假如我扮演一个中庸的人,那还有什么价值?

两年前的中国公益年会,徐永光所说的“基金会托管”如今怎么样了?

公益时报政策解读/公益活动/热点事件/社会创新关注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copyright@dreamgo.com. For more detail of the source, please click on the button "Read Original Post" below. For other communications, please send to info@dreamgo.com.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Dreamgo网站,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copyright@dreamgo.com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info@dream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