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布重磅名单贵州大学上榜

近日,教育部公布2018年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名单,共59个。名单中有6个中心因属于军民融合类,未对外公布。名单公布的53个中心分别依托于53所高校,其中,以贵州大学为牵头单位组建的“西南作物病虫害持续控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获批,中心建设期为2019—2022年。

贵州入选名单

院校:贵州大学

中心名称:西南作物病虫害持续控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中心建设目标

贵州大学自2011年开始培育组建“贵州大学西南作物病虫害持续控制协同创新中心”,目标是:进一步汇聚和整合我国农药创新与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领域的优势资源,推动贵州大学农药与植保学科建设、人才培育和科学研究水平。

承担国家级项目

培育期间,中心承担了国家级项目127项、省部级重要项目107项,其中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纵向经费1.65亿元。

科技成果转化

协同创新中心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中国植保产品贡献奖、中国农药技术创新奖各1项,在国际本领域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92篇,出版专著5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00余件,获批国家级技术标准2项、地方标准2项,科技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名单

中心名称及牵头高校

1.脑重大疾病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   

2.首都资源循环材料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工业大学   

3.现代中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天津中医药大学   

4.内燃动力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天津大学   

5.精品钢铁生产工艺装备智能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燕山大学

6.电工产品可靠性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河北工业大学   

7.河北省光伏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河北大学

8.极端光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山西大学   

9.白云鄂博共伴生矿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内蒙古科技大学   

10.辽宁绿色化学化工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大连理工大学

11.辽宁海洋食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大连工业大学

12. 辽宁海洋运输绿色与安全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大连海事大学

13.长春化学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吉林大学

14.教师教育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

15.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

16.中俄全面战略协作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黑龙江大学

 17.上海中医药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服务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中医药大学

18. 长三角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复旦大学

19.上海太赫兹波谱与影像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理工大学

20.水安全与水科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河海大学

21.现代作物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农业大学

22.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3.人工智能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浙江大学   

24.浙江海洋高效健康养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宁波大学   

25.眼视光行业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温州医科大学

26.安徽省新能源汽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合肥工业大学

27.环境与能源光催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福州大学

28.菌草生态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福建农林大学

29.MOCVD装备与工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南昌大学   

30.先进建筑材料绿色和智能制造及应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济南大学   

31.资源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郑州大学   

32.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大学   

33.智能制造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

34.非常规油气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长江大学   

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湖南师范大学

36.毛泽东思想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湘潭大学   

37.肿瘤医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中山大学   

38.人体组织功能重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华南理工大学   

39.蔗糖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广西大学   

40.天然橡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海南大学   

41.长江航运工程与智能航道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重庆交通大学   

42. 高端装备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重庆理工大学   

43.环境与火安全高分子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大学   

44.核心电子材料与器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电子科技大学   

45.西南作物病虫害持续控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贵州大学   

46.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化农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云南农业大学   

47.西南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云南大学   

48.复杂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昆明理工大学   

49.西藏文化传承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西藏民族大学   

50.大陆构造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西北大学   

51.西部绿色建筑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52.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兰州大学   

53.阿拉伯国家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宁夏大学

如何建设

省、部共同支撑建设、运行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由省、部共同支撑建设、运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落实经费投入承诺,加强目标管理、政策支持和绩效评价,支持中心在服务现实需求、推动创新发展方面做出示范。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强对中心的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

   依托高校是中心建设主体

依托高校是中心建设主体,要制定中心建设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落实重点任务,研究中心需求,在科研配套改革方面优先支持,加强能力建设,增强协同效能,注重科教融合,用创新质量和服务贡献有力支撑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承担国家、区域、行业重大任务

各中心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着力提升自身创新条件和能力,进一步聚焦区域、行业战略需求,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协同各方承担国家、区域、行业重大任务,解决实际问题。反对科研中的一切形式主义,弘扬潜心研究、创新报国的学术精神。

中心建设期

中心建设期为2019—2022年,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督促中心每年12月15日前向教育部报送年度报告,4年期满后接受第三方评估。

这份名单的“含金量”有多少?

作为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发展和延续”,“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由教育部和财政部于2012年正式启动实施,通常也被人们俗称为“2011计划”。如今,高教领域已进入“双一流时代”,高校协同创新又会有哪些变化呢?

其中一个重大变化就是,教育部启动了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下称“中心”)工作。

鉴于教育部已规定,中心的协同创新成效等情况将作为有关高校“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的重要参考,这些高校在“双一流”后续评估过程中有望获得进一步“加码”。


来源:教育部网站 编辑:李沁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copyright@dreamgo.com. For more detail of the source, please click on the button "Read Original Post" below. For other communications, please send to info@dreamgo.com.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Dreamgo网站,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copyright@dreamgo.com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info@dream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