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方的学校没有班主任

成长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影响一个社会。


中西方中小学教育差别大

  对于基本规范,美国老师更讲究“行动”而不提倡“苦口婆心”。让孩子从教训中学会尊重社会法则。对违反规范的行为,他们毫不让步。 我问在美国学习的中国学生:“中国老师与美国老师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中国老师什么都管,说话经常凶巴巴的。美国老师管得很少,说话和颜悦色。而一旦我们犯错了,如迟交作业,中国老师会说:‘下不为例。’美国老师说:‘这次作业零分。’”

虽然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现在的中西方教育界有着一定的争议,不过现在的中西方教育仍然有很多不同。比如下面这10个方面——

1. 班级学生定额不一样

西方国家从小学到高中每个班一般都是额定20人,一个班十五六个人则很常见。国内除了偏远山区学校学生少之外,每个班都在30人以上,一个班四五十人的比比皆是。

20人和40人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20人至少意味着一个学生每堂课都可能被提问,一个班40人有一半被提问就不错了。如果不小心一个学生总是不被提问,学生心里会怎么想?是不是很受打击?

2. 西方学校没有班主任

在国外最好不要问孩子班主任是谁,因为这会让孩子很难回答。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往往都不知道班主任是谁,每天只有校方管理人员来点点名,还时常更换。

没有班主任,课任老师会更熟悉自己的学生。设了班主任呢,班主任会更操心,因而也更累。但班主任也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班主任自然会努力做到一视同仁,但如果你是所谓的差生,要想改变班主任对你的看法,恐怕就很难了。

3.课堂纪律要求不一样

中国的班级学生多,一个人有点小动作全班受影响,于是只好严格要求:小学干脆就让所有的学生手背到后面,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听课;初中和高中老师也必须一遍遍地要求学生齐刷刷坐好,上课的学生就紧张得像士兵了。这样一来纪律保证了,孩子的天性也被抹杀殆尽了。

4.课堂氛围不一样

寓教于乐也是中国教师的追求,不过40人的大课堂,怎样寓教于乐?只能靠老师的独角戏了吧?

小班型就不一样了。桌子围成一个或者两个圈,每面排两排中间就可以表演,每个孩子都可以施展自己的天赋。

5.课外作业量不一样

西方国家的学校也要给学生留作业,但作业量比较小。加上学生一般下午1点钟就放学回家了,下午有足够的时间做作业,作业压力几乎没有。

中国的学校全天上课,傍晚放学还要留作业。孩子们晚上要应付补课和作业,奋战到半夜也常常做不完。就算没有用脑过度,眼睛也拉起警报了——初高中课堂,眼镜一片闪闪发亮。

6.老师、学生角色定位不一样

中国的孩子被要求要尊敬师长,上课不得顶撞老师,见了老师要主动问好甚至行低头礼。说老师讲错了是最大的忌讳,如果让老师下不来台的话,会被严肃批评。

西方学校师生是朋友关系,老师和学生见面像朋友。学校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7.家长会形式不一样

参加西方国家的家长会,家长要和课任老师一个一个面对面过筛子似的进行私密交流,详细掌握自己的孩子每门学科存在的问题及以后如何改进等等。参加了一次家长会,孩子的情况尽在掌握。更为重要的是,像初升高之类的家长会,所有课任老师会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特长,集体对家长提出孩子下一步学习的参考意见,实际体现了因材施教。

中国的家长会是开大会。首先班主任总体介绍班级情况,然后课任老师继续蜻蜓点水似的补充。不留神说出一个差生的名字,差生的家长还得自报家门。家长丢了面子,一窝火回家就给孩子脸色看。精神刺激在传递,问题依旧是问题,多数学生没受益。

8.是非观教育不一样

中国的书本和老师讲课都会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一个问题,答案一二三四五清清楚楚,背下来考试填上就可以得满分。不幸的是,时间和时代一变化,很多答案也变化了,学生会感觉当年上学被骗了。

西方的孩子在老师提示下思考什么是对的。美国甚至连南北战争这样的问题都要学生给出自己的观点,考试答出核心观点就可以得满分而不必面面俱到。

久而久之,西方学生学会了思考,遇事爱动脑筋。而99%的中国留学生刚到国外都很不适应,因为他们习惯于照本宣科,如何思考还需从头学起。

9.学习场所不一样

中国的学生学习的场所大多在教室里,集体外出活动少之又少。西方国家的孩子每学年至少要被安排一次旅游,相当于边走边学习地理和历史。奥地利等一些发达国家每年要安排两次,费用全部由国家支付。意大利等一些国家虽然需要家庭支付,但费用也不多,五六天的旅游一百二三十欧元就够了,是一个家长月工资的十分之一。贫困家庭的学生,旅游费用加上书本费和体育课的服装费,每年可报销1000欧元。

10.八成西方学校没有操场

西方学校一般没有操场,取而代之的是有一定规模的一层运动中心或简易的体育馆。大一点的场馆里面,小型足球场、羽毛球场等等应有尽有,一次可容纳三个班同时上课;小的场馆里面则只能容纳一个班上体育课。

没有户外体育场好处很多:一是节省土地,学校也因规模小而设得多,方便就近上学;二是确保体育课风雨不误;三是学生课间活动空间小,有利于学生交流。

理想中的学校应该什么样

或许你梦想过这样一所学校。学校里的学生虽然天赋有差异、潜力有高低,但最好的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

学制是弹性的,也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进度。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自己的学习计划。 老师的任务就是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程度,帮助他们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进度。在这个学校,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一个辅助者、激励者和欣赏者。

在这个学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过,学校会特别注重学生品格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特别关注学生的情绪发展和心理健康。我相信一个没有良好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的人是很难适应社会的,也很难跟人很好地合作。

学校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外出活动,甚至组织他们到国外旅行,进行学术访问,让他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而不是心胸狭隘的井底之蛙。这些活动要成为学校正常课程的一部分,而不只是业余时间的补充……

你有没有更多关于理想学校的设想呢?也欢迎你给路读君留言,聊聊你见过或者你理想的创意学校!


美国学校里到底有没有班主任?确切的说,美国学校其实不设班主任的,而是在每个年级配备心理辅导和学业指导老师。学生的品行操守方面的问题,小问题由任课老师解决,大问题由心理辅导员负责。这跟我们国内的班主任有点像,但有有所不同。所以,学生们如果在国外读书时,遇到问题时,可以向他们寻求帮助。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中外班主任有啥不一样?

在美国校园,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叫“顾问”,有时也翻译成“辅导员”。英文叫做 “counselor”,或者也叫”advisor”。这个角色在中国的教育里面是没有的。无独有偶,中国的中小学教育里面,也存在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叫“班主任”,也是美国没有的,因此,英语也没有对应的翻译,勉强译成 “Classadvisor” ,则有点勉为其难了(因为美国的中学没有“班”的概念)。在中美教育中,顾问和班主任的角色既相似又不同,体现了两国教育思想的不同,就是:在美国教育中,成人的角色是启发、帮助和引导学生。而中国教育中,成人的角色是管理和控制学生。因此,从校内的职位,专业的训练,和工作的内容上来看,两者相差很大。

以校内的职位来看,美国的顾问完全不上课,是全职的“辅导员”;而中国的班主任,经常也同时兼课的。全职辅导学生,在时间上和精神上,都比同时要兼顾批改作业,辅导考试和备课的兼职教师,要来得更加充裕,辅导的效果更佳。

从专业训练来看,美国学校的顾问,对于上岗的要求非常专业:不仅需要教师执照,还必须有“学校心理顾问”的硕士学位,要受专业的心理治疗方面的训练。反观中国的班主任,绝大部分是在职教师,很多人没有受过任何专业的心理治疗、心理辅导方面的训练。这种先天不足,导致了班主任最擅长的技能就是管理和控制,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帮助和引导就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更谈不上作“心理治疗”了。这种状况必然导致类似《班主任兵法》一类的书非常畅销,因为每一个新担任班主任的教师都会对做学生思想工作有无力感,不知道从何开始。

从工作的内容来看,美国学校的顾问除了负责学生的心理辅导以外,还负责帮助学生选课和确定未来的升学方向。但是,顾问的工作以启发引导为主,并不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比如,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希望申请一所名牌大学,顾问并不会说“你根本没可能。”更加不会以促进学校的升学率为目的劝说学生申请名校的那些并不适合该学生读的专业;而是告诉学生,名牌大学的录取条件是什么,学生目前的成绩是什么,让学生自己比较,发现差距在什么地方。当然,美国学校的顾问也不会干涉学生谈恋爱;甚至,对于抽烟和酗酒的学生的教育,也只是告诉学生,在学校周围多少英尺以内抽烟会犯法,没到21岁喝酒也犯法,留案底的后果是什么,而已。当学生严重违纪、违规、违法了,顾问就把案子交给训导主任 – 另一个专业人士处理了。

综上所述,美国的顾问是全职的,中国的班主任是兼职的美国的顾问是专业的,中国的班主任是业余的。因此,必然决定了美国的顾问在工作性质上更多的是帮助学生,引导学生,用专业的辅导,让学生选择自己要走的路,从而发展自己的个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中国的班主任的工作性质只是把学生管好,为升学率服务,希望学生成为听话的螺丝钉。因此,必然会出现高压管理和控制思想的行为。所以,我认为,从上面的比较就可以看到,美国的教育比较人性化,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而中国的教育则希望管好学生,让学生成为社会的听话螺丝钉。而顾问和班主任这两个职位的不同,恰好就反映了这两种不同的教育观。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copyright@dreamgo.com. For more detail of the source, please click on the button "Read Original Post" below. For other communications, please send to info@dreamgo.com.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Dreamgo网站,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copyright@dreamgo.com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info@dreamgo.com